新媒體人玩抖音的時候,新世相謀劃著進軍影視圈 | 新榜專訪
?
新榜
置頂公眾號,及時獲取行業洞察
今年1月底,短片《2018生活沒那么可怕》刷屏了。它取材自新世相100萬個用戶留言,耗資300萬。4個月后,新世相推出第二支同等質量的短片《凌晨四點的上海》。影片海報中一行小字“凌晨四點城市短片計劃”,暗示這是一個系列——兩年前就涉足影視IP的新世相,這次可能要來真的了。
新世相為何堅定不移地要進影視圈?公眾號紅利減弱,廣告天花板初顯,新媒體公司影視化是一條可行的路嗎?傳媒、影視兩個圈子如何相融?近日,新榜專訪了新世相聯合創始人汪再興和新世相“品牌故事實驗室”主編郜藝,試圖解答上述疑問,一窺新世相的影視化之路。
1.4萬真實故事中挑3個,
你見過《凌晨四點的上海》嗎?
同樣是新世相出品,《凌晨四點的上海》和《2018生活沒那么可怕》有諸多相似之處:都是大制作、大班底,都取材自讀者真實故事。但也有不同之處:這次內容更豐富,17分鐘融合了3個故事,而且沒有品牌贊助,新世相是唯一出資方。
據郜藝介紹,3月11日起,新世相陸續推出三次話題征集,共收到約1.4萬個故事。采編部門依照是否契合新世相風格、有沒有上海元素、情節沖突性如何等標準,從中篩選了100多個。編劇再從影像化的角度,篩選了5個故事,最終留下3個,進行影視改編。
“新世相旗下兩個公眾號大約15名編輯記者,每天沉浸在大量的材料中,從早采訪到晚,他們對用戶深刻的洞察,都是靠采訪和故事量堆起來的。”郜藝直言,出身傳統媒體的她,也對新世相做內容的方式“感到震驚”。
《凌晨四點的上海》
《凌晨四點的上海》開拍前一天晚上,劇本才最終確認,主題是“陌生人的善意”——不同身份、境遇的人,共同展現凌晨四點上海的一角:
一位剛下班的酒吧女服務員,發現便利店店員特地為她留了一份最喜歡的咖喱雞肉飯;
司機在路過南浦大橋環形高架時故意提速,讓吵架的情侶因為離心力身體靠在一起;
一位年輕女白領深夜去吃餛飩,幫初到上海的打工者向所愛之人發送抵達短信。
三個故事交叉剪輯,呈現了多個上海元素:法租界、南浦大橋引橋、便利店、餛飩攤等等。短片上線24小時全網播放量超過1200萬;公眾號文章閱讀量20小時突破300萬。
新世相聯合創始人汪再興介紹,這支短片原定拍攝3天,實際拍攝了5天,“最后兩三秒郵輪靠岸的鏡頭,足足拍了7個小時。”而片頭的背景音樂《Acknowledgements》,出自美國樂隊“上海復興方案”,直到短片上線前一天才確認版權,“是用極大的耐心爭取來的”。
上海南浦大橋
作為出品人,汪再興對“這一場仗”很上心。記者出身的他,親自操刀撰寫海報文案。他翻出手機,念出那段“所有人都很喜歡的句子”:
城市像迷宮,我穿行其中。時而像老鼠,時而像英雄。
累計投入上千萬
為什么要做“城市凌晨四點”?
如果你了解新世相,應該對“凌晨四點”這個概念不陌生。他們早在2016年就策劃過“凌晨四點的北京”這一爆款活動。當時,33萬位“共同行動人”來了一次“有計劃的大規模熬夜”,一起在映客上圍觀深夜直播。
而關于“城市溫暖”主題的文章,2018年以來新世相先后做了兩次,分別是關于杭州和成都的城市話題。據介紹,兩篇文章閱讀量都突破百萬,受到政府相關部門和城市年輕人的好評。
新世相方面認為,“凌晨四點”本來就是一個具有普世性的IP。因為“凌晨是最有城市標志的時刻。一個城市的商業活力、生活多樣性以及包容性,最能在深夜體現。而且凌晨4點又是白天和夜晚的交界點,有人剛開始工作,有人剛結束工作。”
經過前幾次策劃,“凌晨四點”已經有了用戶基礎。接下來,只需要加強大眾對這個IP的認知,讓他們把“凌晨四點”和“新世相 ”關聯起來。
劇照
“情緒”是新世相吸引用戶、打造原創IP,進入影視行業的鑰匙。
目前新世相已積累1000萬讀者,主要受眾是一、二線城市用戶,女性略多。圍繞這群用戶,“城市”、“青年”、“陪伴”被確定為母題,延伸出來的還有“買房”、“跳槽”、“佛系”等關鍵詞。
對于外界“販賣焦慮”的批評,汪再興表示出極大的不解:“我們即使呈現焦慮,也一定會給出解決方法。”他舉例,新世相前幾天推送的一篇文章《活了20多年,死于下班之前》就明確提出“工作有KPI,休息也要制定KPI”,給讀者提供了拒絕熬夜的方法。
演員在車內拍攝劇照-圖/龔星
“為了拍這支片子,我們調動的各種資源,累計成本上千萬。”汪再興認為,即便現在很多人看到“凌晨四點”還想不到新世相,但隨著各城市的短片陸續推出,越來越多人會意識到兩者的關聯性。
因為新世相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壁壘:它想做的原創IP,不是單一的故事或形象,而是用一整套方法論堆積起來的完整體系。
新世相影視化之路:
如何打破圈層,與大佬同桌談判?
汪再興分析了新世相目前的情況:廣告收入不低,但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是有天花板的,想突圍就要有更大的野心。
可問題來了:兩個圈子難相融,新世相影視化轉型的底氣在哪兒?
“你就是一個新媒體,你連上桌談判、接觸頂尖制作人的機會都沒有。你憑什么來分千億元的蛋糕?”汪再興反問,“與其羨慕傳統影業賺那么多錢,不如先做一個成功的短片告訴他們,我有跟你談判的資格。”
攝影指導Boris Kalaidjiev(保加利亞)-圖/龔星
短片是新世相重金下的一個賭局。
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:一條是每天找投資人,一年賣掉一個劇本,200萬一單;一條是天天做、慢慢熬,把這件事做到價值1個億。新世相選擇少有人走的第二條路。他們認為,這條路更為穩健,只要“團隊相信,看得到結果,就能走下去”。
行業內一些人選擇了非虛構故事IP改編,可汪再興卻說,這件事新世相做不到。在他看來,別人可以一個故事賣100萬,但對新世相來說,用戶、流量,以及不斷推出的高水準短片,才是影視化進程中最可靠的基石。
方向定了,影業憑什么帶新世相玩?換句話說,新世相能給影業帶來什么?
郜藝表示,導演、制作團隊、演員看重的就是“新世相的傳播資源和話題設置能力”。
據她介紹,導演楊俊漢此前一直在馬來西亞做短片,《凌晨四點的上海》是他進入中國市場的“敲門磚”。而在中國,短片是一個相對邊緣的市場,缺乏相應的發行渠道,很難像長片那樣實現商業化。新世相的資源對他有很大吸引力。
導演和演員譚卓現場溝通拍攝細節-圖/文若愚
“拍攝這樣一部17分鐘的短片,在24小時里被超過1000萬人看到,對于大部分演員來說是難以想象的。這可能就是新媒體給娛樂行業帶來的新的變化,我們很樂于參與其中。”
《凌晨四點的上海》主要演員來自薯片文化。薯片文化CEO趙靜表示,公司很希望幫助旗下藝人尋找這樣的機會,“我們一直在給演員尋找優質內容、優質平臺進行曝光,展現他們的技能。新世相是微信生態里最大的新媒體平臺之一。”
新世相也因此嘗到了甜頭。汪再興說,現在已經有國外知名制作團隊慕名而來,希望進一步合作。政府和市場都想抓住年輕人,“凌晨四點城市短片計劃”很快就會進來幾個贊助商。
有人覺得新世相是個“怪物”:大家做矩陣號、玩抖音的時候,新世相不動;大家寫故事賣IP的時候,新世相還是不動。新世相選擇砸重金拍短片,這在很多人眼中有些“超前”。但在汪再興看來,這其實是在“后退”。
“大家都想用輕、快、奇去顛覆市場,至少對新世相來說,這個機會不存在。我希望退到我認為理性、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做事。我們真的在做一件最傳統、最苦的事。”
以上內容使用新榜編輯器發布。新榜編輯器,多平臺一鍵分發、海量在線圖片搜索、大數據幫你了解“什么值得寫”、豐富的樣式中心,是能讓你早點下班的編輯器。

關注訂閱號
社交媒體運營經驗交流流量電商行業動態討論

關注訂閱號
社交媒體運營經驗交流流量電商行業動態討論

自媒體運營攻略
行業經驗交流